微信掃碼分享

      2022年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申報選題表

      0小百 分享 時間:
      2022年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申報選題表
      序號業務處重大專項名稱專題主要研發內容、預期目標指南代碼備注
      1高新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大功率氫燃料電池重卡研發及產業化一、研究內容
      1.高性能氫燃料電池重卡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包括氫-電功率匹配與能量管理技術、氫-電-結構耦合安全管理技術及可靠性管理技術等。
      2.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控制與管理技術研究,包括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水熱管理技術、-30℃低溫冷啟動技術、氫氣循環控制技術等。
      3.高功率密度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究,包括高性能膜電極制備技術、輕薄雙極板優化設計與制造技術等。
      二、預期指標
      (一)技術指標
      1.研發49噸燃料電池重卡:
      1)牽引車整備質量≤11500kg;
      2)最大爬坡度≥30%;
      3)等速氫耗量≤7.5kg/100km;
      4)續航里程≥500公里;
      5)整車試運行里程年限≥1年。
      2.研發高功率密度、高性能氫燃料電池發動機:
      1)質量功率密度≥500W/kg;
      2)在-30℃條件下低溫冷啟動怠速時間不超過3min。
      3.研發大功率、高效率燃料電池系統:
      1)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110kW;
      2)電池堆模塊峰值功率≥150kW;
      3)最高效率≥60%;
      4)額定效率≥40%。
      (二)預期成果與經濟指標
      申請專利不少于10件,實現大功率、低氫耗、長續航、高可靠性氫燃料電池重卡產業化推廣與應用。氫燃料電池重卡新增銷量20臺,新增產值超過4000萬元。
      2022HZ0102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2高新處新材料含氟醫藥產品及聚合物材料綠色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攻關及示范應用一、研究內容
      開發光催化、熱催化、酶催化等反應路徑及其耦合技術,實現高附加值含氟醫藥產品及聚合物材料的綠色制造,提升反應的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開發復合反應系統集成設計方案與裝備樣機。
      二、預期目標與效益
      1.以氟維司群、惡拉戈利、瑞盧戈利和氟苯尼考等高附加值含氟醫藥產品的綠色合成為目標,利用光催化、熱催化和酶催化等技術及其耦合技術,實現關鍵中間體的高效制備,提升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
      2.關鍵中間體批量生產規模及技術指標:1-[2-氟-6-(三氟甲基)苯基]-6-甲基-脲嘧啶,產能1.2噸/年,純度≥98%,單雜<1%,含水量<1%;2-((2,6-二氟芐基)(乙氧羰基)氨基)-4-甲基-5-(4-硝基苯基)噻吩-3-羧酸乙酯,產能0.6噸/年,純度≥98%,單雜<1%,含水量<1%;D-對甲砜基苯絲氨酸乙酯,產能30噸/年,光學純度≥98%,總雜<2%,含水量<0.5%。
      3.研制出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選擇性的廉價光催化劑,實現聚合物光催化劑的公斤級制備。通過可見光光催化技術實現五氟戊醇等重要醫藥中間體的綠色合成,關鍵步驟轉化率≥90%,選擇性≥90%。
       4.開發多酶級聯基因工程菌發酵技術和酶催化工藝,完成生物酶催化劑的噸級制備。優化技術路線和生產工藝,在酶催化合成氟苯尼考關鍵中間體(D-對甲砜基苯絲氨酸乙酯)過程中,每生產1噸D-對甲砜基苯絲氨酸乙酯廢水排放量小于50噸,有效減少廢水排放量。
       5.申請相關發明專利不少于2件。
          6.實現3000萬元以上的銷售收入。
      2022HZ0103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3高新處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區塊鏈關鍵技術基于區塊鏈的虛擬貨幣交易數據溯源追蹤系統一、研究內容:
      1.研發比特幣交易始發IP追溯及交易監控系統;
      2.研發BTC、ETH、USDT等主流虛擬貨幣地址智能標記系統;
      3.研發BTC、ETH、USDT等主流虛擬貨幣交易地址關聯分析系統;
      4.研發BTC、ETH、USDT等主流貨幣交易資金追溯系統。
      二、預期目標與效益
      1. 研發一套虛擬貨幣交易信息溯源追蹤系統,主要指標如下:
      (1)交易地址的智能化標記,建立比特幣、以太幣、波場等主流虛擬貨幣地址標簽庫≥2億條,交易地址標記準確率≥90%。
      (2)交易地址關聯分析與資金溯源分析,追溯層級≥10層;查詢響應時間≤5秒;
      (3) BTC交易的始發IP追蹤系統和地址監控系統,IP地址溯源準確率≥85% 。
      2.項目執行期內,通過研發新的技術、產品與服務,可實現新增產值500萬元;申請專利2件、軟件著作權3篇;完成≥10項案件支撐,形成應用示范。
      2022HZ0104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4高新處新能
      源與節能環保技術
      船舶用高性能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開發研究一、研究內容
      1.開發高性能、抗鹽霧、高耐久及高度可靠的膜電極制備技術。
      2.開發結構可靠及耐久的金屬極板技術。
      3.開發結構穩定、具有良好抗風浪顛簸能力的低能耗、低(微)壓燃料電池電堆;以及抗顛簸、抗鹽霧、適應船舶安裝環境的可拆解模塊式燃料電池系統。
      4.開發針對船舶密封環境的高可靠性安全管理子系統。
      二、預期指標
      (一)技術指標
      1.開發8米電動船用燃料電池系統:
      1)電堆功率≥45kW;
      2)系統功率≥30kW;
      3)電堆體積功率密度≥3.5kW/L;
      4)系統質量功率密度≥300W/kg;
      5)系統最大效率≥60%;
      6)配套8米電動游艇,運行最高航速不低于14節。
      2.開發12米電動船用燃料電池系統:
      1)電堆功率≥80kW;              
      2)系統功率≥60kW;              
      3)電堆體積功率密度≥3.5kW/L;    
      4)系統質量功率密度≥350W/kg;
      5)系統最大效率≥60%;
      6)配套12米電動游船,運行最高航速不低于7節。
      (二)經濟指標
      1.30kW船舶用燃料電池系統配套8米電動游艇實現示范運行。
      2.60kW船舶用燃料電池系統配套12米電動游船實現示范運行。
      2022HZ0105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5高新處新材料高性能醫用鈦基材料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一、研究內容:
      1、固溶控氧強化高強鈦基材料的粉末冶金技術開發;
      2、粉末冶金高強鈦基材料中固溶氧強化機理研究;
      3、大塑性變形調控高強鈦基材料力學性能技術探究;
      4、粉末冶金高強鈦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二、預期目標與效益
      (一)技術指標
      1、開發不少于2種高強鈦基材料,材料氧含量3000-6000ppm;
      2、Ti-15Zr抗拉強度≥950MPa,屈服強度≥860 MPa,延伸率≥12%;
      3、純鈦抗拉強度≥900MPa,屈服強度≥760MPa,延伸率≥10%;
      4、直徑為3.5mm的種植體,疲勞強度≥200N(5×106個循環載荷);
      5、直徑為4.3mm的種植體,疲勞強度≥300N(5×106個循環載荷);
      6、細胞相容性≥1級;
      7、申請發明專利≥3項。
      (二)經濟指標
      1、不少于2種鈦基材料的工藝試驗和量產;
      2、項目實施期間,實現相關產品總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上。
      2022HZ0106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6高新處智能制造產品及系統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高端智能控制器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一、研究內容
      面向無人駕駛、自主移動等自主無人系統智能化的技術難題,突破即插即用中間件設計、多傳感器融合、運動控制與自主決策等核心技術,研發一種基于國產自主知識產權AI芯片的高端智能控制器,并實現其在園區保潔、酒店服務等自主無人系統中的應用與產業化,相關具體研究內容包括:
          1.研究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控制器體系結構,研發基于服務架構的分布式通信中間件軟件,構建高度集成及異構融合的系統軟件框架;
       2.研究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理論與方法,研究基于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的地圖構建、環境感知、軌跡規劃及自主決策;
          3.研發基于國產自主知識產權AI芯片的智能控制器軟硬件設計技術,實現高效運算力的同時滿足端側產品低成本、低功耗需求;
      4.開展基于智能控制器的自主無人系統測試與應用示范。
      二、預期目標
      (一)技術指標
      1.智能控制器具有10個宿主結點的無線組網能力,結點間實時總線通信速率高于1Mbps,無線通信速率高于100Mbps ;
      2.能夠集成IMU、GPS、里程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等6類以上傳感器中間件,具有運動、視覺、定位與環境感知能力;
      3.智能控制器的射頻電磁場抗干擾度應滿足GB/T17626-2019標準的功能等級A;輻射騷擾應滿足GB/T37284-2019標準的B級限值;
      4.建立1套智能控制器的測試平臺;
      5.至少完成智能控制器在園區保潔、酒店配送、社區巡邏等自主無人系統中的應用;
      6.申請發明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5項;
      7.牽頭或參與制定團體或行業標準1項;
      (二)經濟指標
          實現智能控制器批量生產1000臺以上,帶動并新增相關產值2200萬元。


      2022HZ0107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7高新處基礎制造工藝技術與基礎零部件超精密光學元件亞表面缺陷原位測量技術一、研究內容
      1.開展高性能光學元件表面及亞表面缺陷超高精度檢測研究,探索具有納米量級檢測精度的三維光學層析成像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建立兼顧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大口徑光學元件多維度原位同步檢測擴展機制。
      2.研究微觀缺陷結構的光學信號調制原理以及高精度光學信號的解調和成像重構關鍵技術;建立光學檢測系統參數誤差評估理論和溯源標定方法。
      3.研制適用于光學元件在線加工過程中的表面和亞表面缺陷的高效原位光學檢測樣機,開展行業應用示范。
      二、預期目標與效益
      (一)預期目標
      1.建立光學元件表面及亞表面缺陷的原位三維層析成像理論和方法。
      2.研制一套光學元件表面及亞表面缺陷的原位檢測系統,系統參數指標為:探測深度≥2 mm,探測范圍≥1000 mm×1000 mm,缺陷縱向定位精度優于5 nm,缺陷的橫向分辨力優于200 nm,橫向成像分辨率優于500 nm,表面及亞表面缺陷識別率≥90%,檢測效率可滿足在線生產的需求。
      3.申請發明專利不少于8項,制定標準1-2項。
      (二)經濟指標
          實現光學檢測樣機在高性能光學元件檢測的示范應用,應用企業實現新增產值3000萬。
      2022HZ0108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8高新處新材料應用于高功率器件的大尺寸高質量氧化鎵材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一、研究內容:
      1. 大尺寸高質量(001)面氧化鎵單晶襯底生長技術研究。
      2. 探索適合產業化高質量氧化鎵薄膜外延生長技術。
      3. 高功率肖特基二極管(SBD)器件關鍵技術研究。
      二、預期目標與效益
      1.實現高質量(平均位錯密度≤1.0×104/cm2;雙晶搖擺曲線半高寬≤50?;表面粗超度RMS≤1.0 nm)2英寸(001)面氧化鎵單晶襯底的量產。
      2.開發3-4英寸氧化鎵單晶襯底關鍵制備工藝。在氧化鎵單晶襯底上,外延生長滿足高功率器件應用要求的氧化鎵薄膜,厚度0.1-7μm(±5%)、表面粗糙度<10 nm(厚膜),平整度<2%,載流子濃度1017-1020/cm3。
      3.制備高功率氧化鎵肖特基二極管(SBD)器件,耐壓≧1500V,擊穿電場強度>3 MV/cm,導通電阻≤50mΩ?cm2,巴利加功率品質因數>1 GW/cm2,導通電流≧10A/cm2。
      4.申請發明專利3項以上,項目實施期內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
      2022HZ0109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9高新處新能
      源與節能環保技術
      “光伏-儲能-V2G”多能互補系統研制及產業化一、研究內容
      1.基于SiC的高壓V2G硬件系統研發。     
      2.V2G雙向充電樁高性能控制策略研究。
      3.基于人工智能的V2G集群出力預測算法研究。4.多能互補系統協調優化運行策略研究。     
      二、預期目標
      (一)技術指標
      1.系統功能:實現多能互補系統的新能源汽車V2G、光伏儲能、用電負載等多目標優化協同控制。
      2.V2G雙向充電樁關鍵技術指標:
      1)效率:>96%;
      2)電流/電壓精度:≤1%;
      3)單臺功率:≥20kW;
      4)最小THD(總諧波失真):<5%。
      (二)預期成果與經濟指標
      1.建設100臺以上V2G雙向充電樁多能互補系統示范站。
      2.申請發明專利6項,實現新增收入3500萬元。
      2022HZ0110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10高新處基礎制造工藝技術與基礎零部件旋壓帶輪組件抗疲勞制造關鍵技術和示范應用一、研究內容
      1.旋壓帶輪實際運行工況下高應力區域疲勞強度精確計算;
      2.旋壓帶輪旋壓初始成形工藝仿真,涉及旋壓毛坯尺寸及厚度,成形模具(凸凹模模面,旋輪輪廓),旋壓工藝參數選擇(主缸壓力,轉速,進給量);
      3.由于旋壓塑性成型工藝形成冷作硬化效應,旋壓帶輪高應力區域的機械性能得到強化;
      4.帶輪旋壓設備高精度數控旋壓機開發;
      5.旋壓帶輪變載變負荷可變溫濕度綜合疲勞試驗平臺;
      6.在壓制、旋壓皮帶輪精度變形量的控制;
      7.不同模具材料在旋壓工藝中壽命的研究;
      8.旋壓帶輪槽型尺寸精度穩定性研究。
      二、預期目標
         (一)技術指標
          建立旋壓皮帶輪設計體系、形成疲勞壽命評估核心技術、研發疲勞壽命加速試驗裝備,在車輛領域示范應用。研制出系列高精度旋壓皮帶輪,主要技術指標:
      1.模具壽命≥20萬套;
      2.旋壓皮帶輪槽形跳動≤0.20mm;
      3.旋壓皮帶輪槽角誤差≤±0.5°;
      4.旋壓皮帶輪動平衡等級高于G6.3;
      5.旋壓皮帶輪壽命不低于6億轉;
      6.高精度旋壓設備1套;
      7.模擬分析應力值和應力方向軟件1套;
      8.開發產品工藝旋壓仿真軟件1套;
      9.旋壓帶輪變載變負荷可變溫濕度綜合疲勞試驗平臺1 套;
      10.申請發明專利≥9 件;
      11.獲得軟件著作權≥4 件;
      12.發表論文≥2篇;
      13.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0 名。
      (二)經濟指標
      1.銷售高精度旋壓皮帶輪≥100萬套,實現新增產值2000萬元;
      2.示范應用企業≥2 家。
      2022HZ0111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1農村處海洋生物與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現代海洋牧場重要技術集成創新及應用主要研發內容:
      1.石斑魚產業化技術創新及應用
      (1)石斑魚種質資源收集、鑒定及品質改良:石斑魚種質資源的收集、鑒定和保存;進一步優化人工苗種培育技術;通過雜交育種及分子育種培育優質、長速快、抗逆強的石斑魚新品系1個;
      (2)石斑魚病害綜合防治:病毒病菌感染導致大規模死亡是石斑魚養殖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在研究石斑魚分子生物學的基礎上,建立以熒光偏振能量轉移和熒光淬滅為基礎的高通量抑制劑篩選方案,運用現代藥物研發技術高通量藥物篩選、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小試及中試規模測試研發抑制劑1種,病害綜合防控飼料添加劑1種,開發石斑魚主要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2種;
      (3)中小型抗風浪全潛式智能化養殖平臺研發:研制數字化、智能化全塑膠深水抗風浪網箱1口(26m×26m×15m 方形或類似規格圓形),配備現代化水下雙目攝像頭,結合物聯網5G技術對魚類實施精準飼喂、智能環控,體征監測、環境監測等,發展智能化生態養殖,為我省海水養殖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
      2.鱸魚產業化技術創新及應用
      (1)開展鱸魚種質資源的收集、鑒定和品質改良;進一步優化人工苗種培育技術;通過雜交育種/分子育種培育優質、長速快、抗逆強的鱸魚新品系1個;
      (2)基于鱸魚綠色無公害養殖的需求,建立鱸魚養殖病害綜合防控體系,研發鱸魚黃芪多糖免疫調節劑1種;開發鱸魚常見病原檢測試劑盒2種;
      (3)新建全塑膠深水抗風浪網箱3口(26m×26m×15m),引入數字化、智能化養殖。配備現代化水下雙目攝像頭,結合物聯網5G技術對魚類實行精準飼喂、智能環控,體征監測、環境監測等,大力發展智能養殖,為我省海水養殖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持。
      3.海帶優良原種選育及產業化
      (1)進行主產區海帶栽培種群多樣性、種質資源調查,解析其遺傳多樣性,闡明響應高溫脅迫等重要性狀的遺傳基礎;
      (2)培育優良海帶原種1個,獲品種認定或進入認定流程,實現產業化;
      (3)建立春季育苗技術體系,制定技術規范1套。
      預期技術經濟指標:
      1.培育優質速長抗逆的石斑魚新品系1個;
      2.培育優質速長抗逆的鱸魚新品系1個;
      3.培育海帶優良原種1個,獲品種認定或進入認定流程;
      4.研發魚類病毒病菌抑制劑、益生菌、酶制劑、中草藥或免疫調節劑等制劑3個;
      5.申請石斑魚養殖、病害檢測和抗病害制劑相關專利2項以上;
      6.申請鱸魚養殖、病害檢測和抗病害制劑相關專利2項;
      7.申請海帶原種選育、育苗及產業化相關專利1項
      8.研發中小型全潛式智能化深水抗風浪網箱4個;
      9.發表相關高水平論文4篇以上;
      10.培養碩/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后3人以上,培訓技術人員200人次;
      11.示范推廣優質石斑魚苗種100萬尾,優質鱸魚苗種2000萬尾,優質海帶育苗5000片(供養殖面積5000畝),經濟效益2000萬以上。
      2022NZ0101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2農村處海洋生物與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深遠海養殖裝備運營監控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主要研發內容:
      本項目圍繞深遠海多功能養殖平臺自動化管控技術、生產管理配套技術、生產安全管控技術開展研究:
      1.深遠海多功能養殖平臺自動化管控技術
      (1)大型智能液壓旋轉養殖裝置研制,降低維修成本,簡化操作控制,減輕海上養殖人員勞作強度
      (2)大型養殖平臺多能源智能管理系統研究,實現多種新能源高效利用。
      (3)大型離岸網箱自動化養殖、投餌、觀測、捕獲等技術研究,實現自動化管控。
      2.深遠海多功能養殖平臺生產管理配套技術
      (1)海洋養殖智能管控綜合服務平臺系統軟件建設,實現養殖日常管理、災害提前預警和設備安全運行實時監管與控制。
      (2)海洋養殖智能管控綜合服務平臺數字化監控中心建設,實現對養殖平臺、養殖設備、養殖員工的規范化管理。
      3.深遠海多功能養殖平臺生產安全管控技術
      (1)養殖平臺養殖環境感知,構建適合海洋養殖平臺的數據庫系統,實現養殖環境立體化監測。
      (2)海洋運營風險防控預警系統,實現在養殖業務場景下的模態識別,并在環境條件發生不良跳變時提供有效預報預警等功能。
      預期技術、經濟指標
      技術指標
      1.建設一套安全可靠的深遠海多功能養殖平臺1臺,結構強度及設備配備滿足14級臺風海況的要求,有效養殖水體10300立方米,養殖水深20米以上,單批次養殖魚類約100噸,且具備網衣自動旋轉功能;
      2.開發深遠海養殖平臺混合動力的能源優化管理技術1套,實現能源優化控制;
      3.開發海陸一體化的深遠海養殖平臺生產安全人-機-物綜合管控系統1套,實現生產過程全生命周期管控;
      4.申請專利不少于5項,其中發明專利不少于3項;發表學術論文2篇,制定技術標準不少于2項。
      經濟指標
      1.項目新增產值3000萬元以上;
      2.培育人才:職稱晉升2人以上,培育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5人以上;
      3.技術培訓/指導/咨詢服務200人次以上。
      2022NZ0102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3農村處海洋生物與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深海智慧漁旅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示范主要研發內容:
      1.具備可再生能源的深海智慧漁旅平臺;
      2.深海網箱網衣開發及其破損預警監測;
      3.深海網箱設施防污、耐磨、環保材料;
      4.深遠海適養魚種選育與魚病防治技術;
      5.深遠海網箱綠色、低碳養殖關鍵技術;
      6.智慧漁旅平臺綜合態勢感知關鍵技術。
      預期技術、經濟指標
      建造并運維一臺養殖水體超6萬方,同時能容納150人的半潛式波浪能智慧漁旅平臺。平臺配套一組1000kW/h以上的蓄電池,具有污水處理裝置和海水淡化裝置,配置應急發電設施,兼具養殖和旅游兩項功能:養殖配套自動投餌機、漁業吊機等相關設施;旅游住宿房間達25間,具有滿足100人同時用餐需求的廚房和餐廳,有獨立會議室及智慧控制中心。平臺建造造價6000萬元以上,入籍中國船級社。
      1.平臺運維指標:平臺配置波浪能發電機和太陽能光伏板等可再生清潔能源設備。具備養殖及旅游功能:養殖配套自動投餌機1臺、兩臺吊機;旅游配套25個房間,1個會議室,1個智慧漁業中心,1個海上展廳長廊,配套污水處理裝置及海水淡化裝置。平臺養殖水體6萬方以上,能同時容納150人在平臺,具有住宿、餐飲、娛樂等漁旅支撐能力。
      2.網箱網衣技術指標:網衣撕裂強力和耐磨均較傳統聚乙烯網衣提高30%以上。
      3.防污涂料技術指標:網衣防污涂料環保無毒,柔韌性≤1mm,淺海浸泡1年網衣上的污損生物附著面積≤10%,防污涂料耐磨性(500g/500轉)≤60mg。
      4.智慧養殖技術指標:篩選1~2種適合在福建沿海開展深水養殖的品種。編寫1份大數據應用綜合評價報告。形成具備單臺年產優質深海魚600噸的生產能力。
      5.深海裝備養殖魚病防治:建立一套深海魚種病原快速診斷體系、開發適合深海魚類免疫的植物源佐劑;制備刺激隱核蟲防治制劑。
      6.水面態勢感知指標:水面目標最大距離500米。平臺內融合定位距離1m,時延小于100ms。
      7.水下態勢感知指標:水下水平方向合作聲警戒距離超100米,支持40米范圍內水下目標探測,密度分布誤差10%以內。水聲預警通信斜向距離超100米,漏檢概率低于1‰。
      8.項目知識產權指標:項目技術產品或示范不少于3款,制修訂網箱材料相關國家或行業標準不少于1項;申請專利3項以上;發表論文不少于3篇。
      9.項目社會公益指標:培養博士或博士后1人及以上,碩士3人以上,漁旅技術員5人以上,培訓相關人員100人次以上。新增高級職稱1名及以上。項目達產新增產值2000萬元以上。
      2022NZ0103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4農村處特色良種選育及高效安全種養技術福建省特色優勢食用菌工廠化專用品種及關鍵技術攻關主要研發內容:
      1.研發并應用適合工廠化瓶栽的銀耳液體菌種生產和檢測技術;
      2.通過全基因組MNP輔助選擇親本, 非轉基因的基因編輯技術,常規雜交技術及GVFinder品種鑒別技術選育靈芝、秀珍菇及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
      3.研發靈芝、秀珍菇的工廠化栽培工藝。
      預期技術、經濟指標
      1.建立一套銀耳液體菌種生產與檢測技術并應用于工廠化瓶栽,菌種成本降低30%,接種效率提高20%;2.選育靈芝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2個,研發一套靈芝工廠化栽培工藝,單袋產量60 g,工廠化生產周期從目前的120天縮短到110天;3.選育秀珍菇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1個,研發一套秀珍菇工廠化生產工藝,秀珍菇每袋單潮菇產量達250g;4.選育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1個,每瓶產量400 g,達到日本品種水平;5.項目實施期間示范推廣栽培銀耳、靈芝、秀珍菇和金針菇分別達2000萬、200萬、1800萬和2000萬袋(瓶),新增產值9500萬元。
      2022NZ0104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5農村處特色良種選育及高效安全種養技術特色林下藥材良種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主要研發內容:
      以七葉一枝花、多花黃精、靈芝、巴戟天等特色林下中藥材作為研究對象
      1.種質評價、創新與利用
      2.道地藥材生態適應性研究
      3.優質種苗產業化繁育技術研發
      4.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5.仿生態栽培技術創建及示范推廣
      6.林下特色藥材道地性評價與質控體系建立
      預期技術、經濟指標
      1.建設林下中藥材資源圃(庫)4個(其中七葉一枝花、多花黃精、靈芝、巴戟天資源圃(庫)各1個),搜集、保存資源共300份以上(其中七葉一枝花70份、多花黃精120份、靈芝80份、巴戟天30份)。
      2.選育優良性狀的新品種或新品系七葉一枝花1個以上、多花黃精1個以上、靈芝1個以上。
      3.制定品種選擇規范、生態適應性、種苗高效繁育、輕簡高效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林下擬境栽培等林下藥材高效栽培技術規程企業標準6-10項以上,構建福建道地藥材的質量評價體系1套以上,申請地方標準3項以上。
      4.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種苗消毒復劑配方1種以上,高效生防菌2株以上。
      5.構建長中短期、生境復合利用等增值增效林下藥材復合經營模式3種以上,與傳統栽培模式相比,減少農藥投入15%以上,產量增加20%以上。
      6.引進或培養博士2人,引進或培養碩士 2人,培養持證鄉土人才3人。
      7.發表論文10篇以上,申請發明專利5件以上。
      8.成果鑒定1項以上,申報部級或國家級項目2項以上。
      經濟社會效益:
      建設核心示范基地4-8個(其中七葉一枝花1-2個、多花黃精1-2、靈芝1-2個、巴戟天1-2個)示范面積600畝以上,輻射帶動林下中藥材種植15000畝以上,創經濟效益1500萬元以上;培訓農民3000人次以上。
      2022NZ0105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6農村處農業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福建省水稻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發內容:
      1.分析我省范圍內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白葉枯病菌的致病力變異特點,建立快速監測及早期診斷技術。
      2.基于我省主栽及后備水稻品種對本地優勢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致病菌株的抗性水平差異,指導抗病水稻品種在我省的種植布局。
      3.挖掘新的水稻抗病蟲遺傳資源,選育抗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稻飛虱(三病一蟲)的水稻材料。
      4.研發針對水稻三病一蟲的新型生物農藥及生物防控技術。
      5.水稻三病一蟲綠色防控體系的示范推廣。
      預期技術指標:
      1.建立1項快速監測稻瘟病菌毒性變異技術,用于及時分析我省稻瘟病菌群體毒性特征,并指導水稻品種布局。
      2.研發稻曲病快速診斷和預報技術1項。
      3.全面評估我省目前30-40個水稻推廣品種對三病一蟲的抗性水平。
      4.創制水稻抗稻瘟病材料3-5份,抗白葉枯病材料2-3份,抗稻飛虱材料1-2份;育成1個抗稻瘟病品種、1個抗白葉枯病品種、1個抗稻飛虱品種以及1個稻瘟病/稻飛虱雙抗品種參加各級區試。
      5.針對水稻三病一蟲,研發新型綠色的菌蟲抑制劑、生防菌、水稻抗性誘導劑共計4-5種,并完善使用技術,申請或授權專利2件。
      6.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5-8篇。
      預期經濟指標:
      1.建立我省稻作區三病一蟲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在降低田間化學農藥用量的同時,把病蟲害控制在不成災水平以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稻米品質,降低農藥殘留,促進農業生態健康發展。項目執行期間累計創造1000萬以上的經濟效益。
      2.在我省主要水稻產區建設10個技術核心區進行示范,總示范面積達1000畝,實現我省水稻綠色生產,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30名,累計培訓農業技術人員800人次。
      2022NZ0106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1社發處重大疾病防治技術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新技術和干細胞亞群藥物研發一、主要研發內容
      1.研發預防臍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新方案;
      2.研發單倍體與臍血干細胞融合移植方案;
      3.研究單細胞轉錄組聯合空間轉錄組測序解析干細胞時空異質性;
      4.研發干細胞亞群藥物。
      二、預期目標
      1.完成臍血移植200例(含)以上;
      2.牽頭開展全國多中心臍血移植臨床研究1項以上;
      3.分離出3種(含)以上干細胞亞群并進行相應功能驗證;
      4.制定1項(含)以上的干細胞治療產品行業標準,獲得干細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備案;
      5.參與制定指南規范和專家共識3項,促進適宜衛生技術推廣2項(含)以上;獲得發明專利受理2項(含)以上。
      2022YZ0101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2社發處環境保護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園林廢棄物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與裝備研究一、主要研發內容
      1.研發易腐、非易腐園林廢棄物的分離技術及裝備;
      2.研發易腐園林廢棄物定向轉化有機肥技術與裝備;
      3.研發非易腐園林廢棄物的化學催化拆解與轉化制備聚合物單體高值利用技術;
      4.建成園林廢棄物處理與轉化有機肥利用示范工程。
      二、預期指標
      1.易腐、非易腐園林廢棄物的分離效率≥90%;
      2.有機肥獲批肥料登記證,且有機質含量≥65%;
      3.非易腐園林廢棄物拆解后木質素脫除率≥90%;制備2種以上可再生聚合物單體,并建成年利用噸級非易腐園林廢棄物制聚合物單體裝置;
      4.園林廢棄物處理與轉化有機肥利用示范工程實現年處理5000噸(含)以上,廢棄物處理率≥96%、干物質資源化利用率≥70%,處理后無次生污染和有害排放;
      5.獲得發明專利受理5項(含)以上,其中授權2項。項目執行期內,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含)以上。
      2022YZ0102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3社發處公共安全關鍵技術與裝備消防救援火災現場應急決策支持系統研發及應用示范一、主要研發內容
      1.研發具有定位、自組網、耐摔、耐溫能力的火災現場溫煙氣傳感器;
      2.研發云邊協同算法和感存算一體化的智能計算系統,對災情演變與有毒熱煙氣擴散進行快速計算;
      3.研發消防救援現場應急決策支持系統;
      4.開展應用示范。
      二、預期指標
      1.傳感器空間分辨力≤5米、精度≥85%;支持WIFI 2.4G,自組網跳數≥8跳;耐摔跌落測試高度≥5米;耐溫≥80攝氏度;
      2.火災環境場模擬構建時間≤2分鐘,應急決策系統上線時間≤3分鐘;
      3.環境場計算值準確率≥80%;應急決策系統具備火情研判、生命預警、應急預案等模塊,預案庫包含5個(含)以上;
      4.開展應用示范4項(含)以上,實現銷售額2000萬元(含)以上;
      5.獲得發明專利受理5項(含)以上,其中授權2項。
      2022YZ0103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4社發處藥物新產品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呼吸道窘迫綜合征的Ⅰ類新藥研發一、主要研發內容
      1.開展Ⅰ類新藥對新冠病毒感染后誘發急性呼吸窘迫癥(ARDS)的療效和作用機制研究;
      2.開展藥理、藥效、小試、中試、生產工藝、質量標準和安全性評價等臨床前研究;
      3.制定臨床試驗方案。
      二、預期指標
      1.獲得國家藥監局Ⅰ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備案;
      2.獲得發明專利受理1-2項。
      2022YZ0104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5社發處醫療器械惡性腫瘤早期診斷新產品研發子課題1: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試劑盒研發
      一、主要研發內容
      1.建立不少于3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生物樣本庫;
      2.構建基于代謝組學技術的生物標志物篩選平臺;
      3.研發上述3種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試劑盒。
      二、預期指標
      1.樣本庫的樣本量≥10萬個,病例數≥5000例;
      2.生物標志物篩選平臺對每個臨床標本鑒定的代謝物數目在1000個以上;
      3.獲得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2項(含)以上;
      4.獲得發明專利受理2項(含)以上;
      5.項目執行期內相關產品銷售額達2000萬元。

      子課題2:呼吸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設備的研發
      一、主要研發內容
      1.研發智能磁導航精準定位系統及其經支氣管實時肺部穿刺技術;
      2.研發金標實時定位追蹤治療產品;
      3.構建智能磁導航呼吸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與精準治療機器人系統。
      二、預期指標
      1.智能磁導航系統獲得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
      2.金標可回收且獲得型式檢定報告和臨床試驗批件;
      3.上述機器人系統獲得型式檢定報告和臨床試驗批件;
      4.獲得軟件著作權1項和發明專利受理2項(含)以上。
      2022YZ0105申報單位須對本專題的整體研發內容和目標進行申報。

      合計

      2022年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申報選題表

      2022年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申報選題表序號業務處重大專項名稱專題主要研發內容、預期目標指南代碼備注1高新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技術大功率氫燃料電池重卡研發及產業化一...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通用格式
      投訴建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