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第一章 國風
第二章 小雅
第三章 大雅
第四章 頌
第一章 國風
國風:也稱風,是采自各地的民間歌謠。朱熹《詩集傳》:"國者,諸侯所封之域;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共計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東周的詩,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詩。》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陜(今河南陜縣)而治。周公旦居東都洛邑,統治東方諸侯。《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范圍包括洛陽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意為南國之詩,或以為用南國樂調寫的詩。本節包括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共計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稱二南。
[國風·周南01]
關雎
【概要】這是一首戀曲,表達對女子的愛慕,并渴望永結伴侶。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01、關關:指雌雄兩鳥相對鳴叫。
02、雎鳩(jūjiū):一種魚鷹類的水鳥,傳說此鳥雌雄終生相守。
03、河:黃河。洲:水中陸地。
04、窈窕:嫻靜端正、容貌美好。
05、淑女:賢德的女子。淑,善。
06、君子:《詩經》中貴族男子的通稱。
07、好逑:好的配偶。逑:同“仇”,配偶。
08、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09、荇(xìng)菜:一種根生水中、葉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
10、流之:隨著水流而搖擺的樣子。
11、寤寐(wumei):指日夜。寤,睡醒;寐,睡著。服:思念。“思”、“服”兩字同義。
12、求:追求。
13、悠:長久。
14、輾轉反側: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輾”就是轉。“反”是覆身而臥。“側”是側身而臥。
15、芼(Mao):采摘。“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因為分章換韻所以變換文字。
16、樂:娛悅。“友”、“樂”的對象就是那“采”、“芼”之人。最后兩章是設想和彼女結婚。琴瑟鐘鼓的熱鬧是結婚時應有的事。
【譯文】:
雎鳩關關叫得歡,成雙成對在河灘。美麗賢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侶。
長短不齊水荇菜,左右采摘忙不停。美麗賢良的女子,做夢也在把她思。
追求她卻不可得,日夜思念在心間。想啊想啊心憂傷,翻來覆去欲斷腸。
長短不齊水荇菜,左邊右邊到處采。美麗賢良的女子,彈琴鼓瑟永相愛。
長短不齊水荇菜,左邊右邊到處采。美麗賢良的女子,鳴鐘擊鼓樂她懷。
《國風·周南·關雎》為先秦時代華夏族民歌,通常認為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采用了“興”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于運用雙聲、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擬聲傳情的生動性。《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國風·周南02]
葛覃
【概要】描繪一個女子做完工作,準備回娘家看望父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注釋】
01、葛:一種多年生蔓草,俗名苧麻,纖維可織布。
02、覃:延長、延伸
03、施(Yi):同“移”
04、萋萋、莫莫:植物茂盛的樣子
05、黃鳥:黃鸝
06、喈喈(Jie):黃鸝相和的叫聲
07、刈(Yi):刀割
08、濩(Huo):在水中煮
09、絺(Chi):細,細麻布
10、綌(Xi):粗,粗麻布
11、斁(Yi):厭惡
12、師氏:負責管理女奴的女管家
13、告:告假
14、歸:回家
15、薄:語氣助詞,稍稍的意思
16、污:用作動詞,搓揉以去污
17、私:指平日所穿的衣服
18、浣(Huan):洗
19、衣:指見客時穿的禮服
20、害:同“曷”,哪些
21、寧:平安,此作問安
【譯文】
葛藤枝葉長有長,漫山遍野都生長,嫩綠葉子水汪汪。小鳥展翅來回飛,紛紛停落灌木上,唧唧啾啾把歌唱。
葛藤枝葉長有長,漫山遍野都生長,嫩綠葉子多有壯。收割水煮活兒忙,細布粗布分兩樣,做成新衣常年穿。
走去告訴我女師,我要探親回娘家。內衣勤洗要勤換,外衣勤洗好常穿。一件一件安排好,干干凈凈見爹娘。
[國風·周南03]
卷耳
【概要】描寫別后相思。首寫女子懷念征夫,然后寫征夫旅途勞頓,飲酒遣愁。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釋】
01、卷耳:野菜名,嫩苗入菜
02、盈:盛滿
03、頃筐:形狀如簸箕、前低后高的筐
04、嗟(Jie):感嘆詞
05、置彼周行(Hang):將它(此指頃筐)放在大路上
06、陟(Zhi):登
07、崔嵬(Wei):有石頭的土山
08、虺隤(HuiTui):疲憊腿軟
09、姑:姑且
10、酌:飲酒
11、罍(Lei):青銅鑄造盛水或酒的大肚小口缸
12、永:總是
13、玄黃:馬過度疲勞而視力模糊
14、兕觥(SiGong):犀牛角做的酒具
15、砠:有土的石山,與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
16、瘏(Tu):馬因疲勞過度而生的病
17、痡(Pu):人疲勞而病
18、吁(Xu):嘆氣,憂愁
【譯文】
采呀采呀卷耳菜,采來采去不滿筐。懷念我的心上人,竹筐擱在大路旁。
我騎馬兒上高山,馬兒疲憊力用光。唯有暫飲杯中酒,使我暫時忘家鄉。
我騎馬兒上高岡,馬兒疲憊眼發黃。唯有暫飲杯中酒,使我暫時不心傷。
我騎馬兒上石嶺,馬兒疲憊體已傷。仆從生病難跟隨,此情此景好凄涼!
[國風·周南04]
樛木
【概要】樛木祝賀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釋】
01、樛(Jiu)木:莖干彎曲的樹
02、葛藟(Lei):葛蔓或者分別為兩種藤類植物
03、纍(Lei):系,纏繞攀緣。一說通“累”,牽掛之意。
04、樂只君子:快樂的人
05、福履:福祿
06、綏(Sui):安好,安定
07、荒:覆蓋
08、將:養活,扶助,保護
09、縈:縈繞,纏繞
10、成:成全
【譯文】
南山有樛木,葛藤爬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安撫你。
南山有樛木,葛藤覆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扶助你。
南山有樛木,葛藤纏上樹。和樂君子啊,福祿成全你。
[國風·周南05]
螽斯
【概要】祝人多子多孫。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注釋】
01、螽(Zhong)斯: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觸角呈絲狀,有的種類無翅。雄蟲的前翅有發音器,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卵管。善于跳躍,一般以其他小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莊稼。一說是蝗蟲或蟈蟈。
02、詵詵(Shen):眾多的樣子
03、宜:多
04、振振:多而成群的樣子
05、薨薨(Hong):象聲詞,群蟲齊飛的聲音
06、繩繩:延綿不絕,繁衍不息
07、揖揖:群集的樣子
08、蟄蟄(Zhe):多,聚集
【譯文】
蜇螽的翅膀多又多,你的子孫聚成群。
蜇螽的翅膀轟轟響,你的子孫綿綿長。
蜇螽的翅膀聚紛紛,你的子孫難數清。
[國風·周南06]
桃夭
【概要】祝賀婚姻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01、夭夭:桃花含苞貌。一說形容茂盛而艷麗,或說少壯的樣子。
02、灼灼(Zhuo):鮮明貌
03、之子:這個人
04、歸:婦人謂嫁曰歸;于歸,古時稱女子出嫁。
05、宜:儀。《爾雅》注“儀:善也”,此句說歡喜高興成了家。
06、室家:夫婦。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為有家。
07、有蕡(Fen):有,作語氣助詞,無實義。蕡,《集傳》注“蕡:實之盛也”,即果實成熟長大的樣子。
08、蓁蓁(Zhen):草木茂盛貌
【譯文】
桃樹繁茂,桃花燦爛。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樹繁茂,果實豐碩。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樹繁茂,枝葉濃密。女子出嫁,快樂一家。
[國風·周南07]
兔罝
【概要】贊頌武士的英勇。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注釋】
01、兔罝(Ju):兔,老虎;罝,捕獸的網
02、肅肅:整齊嚴密,一說稀稀疏疏
03、椓(Zhuo):敲擊
04、丁丁(Zheng):象聲詞,敲擊木樁的響聲
05、赳赳:雄壯威武的樣子
06、武夫:武士
07、公侯:周朝時期的爵位,當時周天子下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08、干城:干為盾牌,城為城墻,此指防衛的武士。
09、中逵:逵中。逵,四通八達的交叉路口。
10、仇:同“逑”,伴侶、搭檔
【譯文】
裝好張張捕兔網,敲打木樁響叮當。威猛武士雄赳赳,保護公侯好干將。
裝好張張捕兔網,設在寬闊大路旁。威猛武士雄赳赳,保護公侯好勇將。
裝好張張捕兔網,設在廣漠山林中。威猛武士雄赳赳,保護公侯作心腹。
[國風·周南08]
芣苢
【概要】采芣苢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釋】
01、芣苢(FuYi):植物名,即車前子,種子和全草入藥。
02、薄言:發語詞
03、有:《廣雅》注為“取也”,或指收藏
04、掇(Duo):拾取
05、捋(Luo):以手掌握物而脫取,如捋桑葉
06、袺(Jie):手執衣襟以承物,即兜東西
07、襭(Xie):翻轉衣襟,將衣角系于腰帶上以承物
【譯文】
車前子呀采啊采,采啊采啊采下來。車前子呀采啊采,一堆一堆收起來。
車前子呀采啊采,一根一根拾起來。車前子呀采啊采,一把一把捋起來。
車前子呀采啊采,牽起衣角裝起來。車前子呀采啊采,翻過衣襟兜起來。
[國風·周南09]
漢廣
【概要】熱戀漢水那端游玩的女子,可惜無法接近她。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01、休:休息
02、思:語尾助詞
03、求:追求,接近
04、漢:漢水,源出陜西省寧強縣,東入湖北,由漢口入長江。
05、廣:寬
06、江:長江
07、永:長
08、方:本指用木或竹子做成的渡筏,此處指乘筏渡水。
09、翹翹:高大的樣子
10、錯薪:錯落叢生的雜草,薪本指柴木
11、刈(Yi):割
12、楚:植物名,又名荊,俗稱荊條,可用作馬飼料。
13、之子:這個人,指游女
14、秣(Mo):喂牲口,此句大意是說喂飽馬兒去接她
15、駒:幼小健壯的馬
16、蔞(Lou):蔞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澤之中,可以做艾的代用品,葉子可喂馬。
【譯文】
南方有樹多高大,誰有福分在樹下。漢水游女好美貌,只是不能追求到。漢水波涌江面寬,怎么游水到岸邊!長江源遠又流長,如何并行結成雙!
大樹枝條雜又多,我斬荊棘受折磨。女子如果愿出嫁,喂飽馬兒去接她。漢水波涌江面寬,怎么游水到岸邊!長江源遠又流長,如何并行結成雙!
大樹枝條雜又多,我斬萎蒿一垛垛。女子如果愿出嫁,喂飽馬駒接回家。漢水波涌江面寬,怎么游水到岸邊!長江源遠又流長,如何并行結成雙!
[國風·周南10]
汝墳
【概要】妻子如饑似渴地想念遠役的丈夫。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赪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注釋】
01、遵彼:沿著
02、汝:汝水,源出河南省,由東南入淮河。
03、墳:汶,指河堤、水邊
04、條:樹枝。或說為“槄”,一樹名,又名山楸。
05、枚:樹干
06、惄(Ni):憂愁
07、調:即朝,早晨
08、肄:指伐了又生的小樹枝
09、遐、邇(XiaEr):遠、近
10、魴魚:鳊魚,古代傳說其勞累后或求偶時尾巴變紅
11、赪(Cheng):紅色
12、燬(Hui):烈火
13、孔:很、甚
【譯文】
沿著汝水河堤,采伐小樹枝。不見丈夫面,憂愁饑渴實難耐。
沿著汝水河堤,采伐嫩枝條。見到丈夫面,沒有讓我遠離開。
鳊魚紅尾為求偶,夫妻相愛如烈火。雖然急如火,父母在近旁。
[國風·周南11]
麟之趾
【概要】歌頌仁厚的公子。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釋】
01、麟:麒麟,古人心目中的神獸,詩中比喻公子、公姓、公族的仁厚誠實。
02、趾:足
03、振振:誠實、仁厚
04、于(Xu)嗟:感嘆詞。嗟,嘆息,此處用于表達“麒麟真是值得贊美呀!”
05、定:通“顛”,額頭
【譯文】
麒麟的足啊,如同仁義的好公子,那可贊美的麒麟啊!
麒麟的額啊,如同寬厚的好公子,那可贊美的麒麟啊!
麒麟的角啊,如同善良的好公子,那可贊美的麒麟啊!
召南:西周初年,召公奭(誓shì)居西部鎬京,統治西方諸侯。《召南》當是召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范圍包括今河南西南部、陜西南部及今四川一帶。“召”讀紹shào。包括鵲巢、采蘩、草蟲、采蘋、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騶虞共計十四篇。《周南》、《召南》合稱二南。
[國風·召南01]
鵲巢
【概要】描寫女子出嫁時的盛況。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注釋】
01、維:語氣助詞
02、鵲有巢:比喻供女子居住而營造的家室
03、之子于歸:這個女子出嫁
04、兩:輛,此指迎親的車馬
05、居、方、盈:居住、占有、滿
06、御(Ya)、將、成:迓(迎接)、送、結婚禮成
【譯文】
喜鵲筑好巢,班鳩來居住。女子要出嫁,百車相迎娶。
喜鵲筑好巢,班鳩來居住。女子要出嫁,百車相護送。
喜鵲筑好巢,班鳩來居住。女子要出嫁,百車成鸞儔。(鸞儔:比喻夫妻)
(篇幅所限,僅展示部分內容,全文可登錄下載)
《詩經》全文及譯文注釋[doc]





上一篇:《百家姓》全文拼音版兒童朗讀
下一篇:《孫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譯文